春茶香 采摘忙

2023-03-22 09:32



又逢三月,春茶吐翠,春意盎然,随着大地回春,华羽村各茶产园也已经进入采摘期。碧绿葱翠的茶叶,满园的新茶已露出“尖尖角”,远远望去就像披上了一层嫩绿的新衣。采茶人手持乾坤,千万次的重复采摘动作,只为忙着将春色,细细地采撷。




华羽村茶园坐落于管阳深山密林中,茶园平均海拔≥700m,这里云雾弥漫,山泉潺潺,茶园与树木相依共存,形成茶园的自然生态链,高山低温的条件更有助于茶园内质储存,产生特有的高山甘甜。



蜿蜒曲折的登山道,绵延不绝。采茶人要在天明之前开始动身,走过满是苔藓的石阶、跨过两旁枝蔓交错的小径。未等旭日升起,露水散尽,采茶便开启了序幕。




春风如约而至,万物复苏,暖和的阳光下,茶园的嫩芽开始盛开。采茶人的手,不论怎么忙,依然能娴熟有序的配合,一呼一吸之间,便摘下一片片春日风华。



经过夏秋冬三季的休养,再加上山间云雾滋养,茶芽肥硕,色泽翠绿,叶质柔软。此时采摘的**茬芽尖,色翠香幽,味醇形美,自然香甜。



在茶园里,满眼的青翠,心情变的格外的舒畅。俯下身躯,用指尖轻轻抓起嫩茶一采,娇嫩的茶叶便到了手中,等手上满把后,侧身朝竹篓里丢去。忙碌的身影一刻不停,不一会儿,一篓篓新鲜的茶叶便被采摘下来。



尽管采茶人或弯腰或叉腰,但他们一颗一颗采摘茶叶,脸上都表现得异常专注与专业。她们的手指灵活而敏锐,轻轻一抬,一只茶筐便荡满了新鲜的茶叶。



今年天热,茶芽发得快,采茶人和时间赛跑。白毫银针还没采摘几天,又开始忙着采摘白牡丹了。



你知道一斤好茶需要多少颗芽头吗?


以白茶举例,1克白茶要用到20~50颗芽头,而采茶人单次采摘一个芽头,1斤白茶就需要采摘25000余次。若喝上一泡5克的茶,就需要采茶人的双手在枝头上采摘250次。



天晴时,他们顶着炎炎烈日,戴着草帽;起雾时,他们身披蓑衣;雨天时,他们只能暂时躲进山间的陋舍。初春时的严寒,温度低于10度,她们裹着棉袄采茶。



华羽村遵循古法人工采摘,不借助任何工具,直接用手采摘。

采茶人不能留指甲,因为茶叶采摘讲究提采。不能用指甲掐断,更不能够用剪刀剪断,需要轻捻茶芽,向上拔起。不能涂护手霜,因为手上涂了任何东西都会污染茶叶。



这样的工作一天下来,手上的皮肤都会被茶叶染成黑色。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,为的就是让每一片茶叶都能够达到**的品质。他们争分夺秒,就为留住芽尖的香气。



可虽说艰辛,但一年之中,采茶人们最盼望和最感激的还是早春。因为春天造就了好茶,好茶造就了采茶人生活的安康。对他们来说,采春茶,采的也是自己的人生啊。



“一芽一叶一片芳,一人一篓采茶忙”,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采茶人才慢慢收工,把茶收进箩筐。离开茶园时,他们心里满载着沉甸甸的满足感。



将这一份满足带下山,人生的脚步似乎也变得如此的轻盈,所有新一年的美好愿景,也随着这一刻的到来,悄无声息的生根、发芽。




管阳的春天,早晚还是有些许凉意,寂静的早晨,整座城市都在沉睡,采茶人便要出发前往茶山。待雾气散尽,中午的阳光又热烈难耐。一次抬手,一次弯腰,换来一株采摘下的芽叶,这样的动作,采茶人一天要重复成千上万次。



躬身劳作一整天,将一筐又一筐沉甸甸的收获用肩膀的力量抬下山。下山途中,茶香和山的气息交织,使这段行程更加美妙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相信这一份春的硕果,让所有辛劳都值得。






为了防止长时间的堆积和挤压对茶青造成损伤,采摘下的芽叶,由厂部师傅快速送回茶厂,均匀薄摊在竹笾上,进入晾青阶段。而这,正是华羽村白茶制茶的第二道工序。



晾青,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动作,实则非常讲究。它承上启下,在白茶的制作流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。茶青鲜叶在摊晾的过程中均匀的失水,其中的物质经过转化、沉淀,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华羽村品质。





往期回顾


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

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提交评论
评论一下